博文

法句经•不放逸品•30偈《天帝之福》——从佛教原始经典看帝释天王(天帝)的真实故事

图片
  「天上也有皇帝?」 「天帝是天公吗?」 「你又知道帝释天王是谁吗?」 「不管怎样,我们都知道有帝释天王,他是天王之王,是天帝。」 「或许,我们应该一起来看看他如何成为天帝?」 「他的过去世做过什么?拥有什么美德是值得我们仿效的?」 天帝与三十三天的由来 故事概要 :帝释天王 (巴利文为 Sakka 、也称天帝) 的前一世,身为摩伽时,拥有三十二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铺路和盖房子,累积种种善业,为群众谋福利。 通过他们精进不懈怠的努力,于此世后,由于所做的善业,他们三十三人都投生为忉利天的天帝与三十二位天王,如是该界即因此得其名 “ 三十三天 ” 之名。摩伽则成为该界的众天王之王——天帝,住在该界首府 “ 善见 ” ( Sudassana )里的 “ 最胜殿 ” ( Vejayanta )。      重述与翻译根据 :  Dhammapada versus 30, Buddhist Legends, translated from the Original Pali Text of the Dhammapada Commentary, by Eugene Watson Burlingam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21

法句经绘本 ~ 护法教育系列(法句经80•96•118•119偈)

图片
* 智者品•80偈 Panditasamanera Vatthu《 帝释天王、大穷与智者 小沙弥 》 * 阿罗汉品•96偈 Kosambivasitissattherasamanera Vatthu《 一眼失明的小沙弥 》 * 恶品•118偈 Lājādevadhītā Vatthu《 大迦叶尊者与爆米花 女天神 》 * 恶品•119-120偈 Anāthapiṇḍikasetthi Vatthu《 大富商与家里的门神 》    

法句经•双品•01偈《护眼长老的故事》

1.Manopubbaṅgamā dhammā manoseṭṭhā manomayā; Manasā ce paduṭṭhena bhāsati vā karoti vā, Tato naṁ sukham∙anveti, cakkaṁ va vahato padaṁ. [1] 诸法 [2] 以意为前导,以意为主由意造。 若人透过污染意,他或说话或造作, 从此痛苦跟随他,如轮随拉车(牛)之足。 这堂法的开示是在哪里说的呢?在舍卫城。关系到谁呢?护眼长老(Cakkhupāla)。 据说在舍卫城里住着一位名叫大金(Mahāsuvanna)的居士。他很富裕,拥有许多的财产,有大财富,但没有儿子。有一天,他从洗澡的地方洗澡后回家,来到半路时,他看到路边有一棵有许多枝干的大树。他想:「这棵树上一定住着有大威力的神。」所以他把树下清理干净,做了一个围墙把树围起来,在墙内的地方铺上沙,用旗幡装饰那棵树,然后合掌说: 「如果我得到儿子或女儿,我将会大事礼敬你。」 这么发愿后,他就离开了。 不久之后,他的妻子怀孕了。一旦发现自己怀了孩子,她就通知丈夫。丈夫也就为她做了安胎。十个月后,她生了一个儿子。由于该商人是透过保护树而得到儿子,所以他就为儿子取名为「保护者」(Pāla)。再过了一些时候,他又得到第二个儿子。他为小儿子取名为「小护」(Cūlapāla),而把大儿子改名为「大护」(Mahāpāla)。当他们长大成人后,父母为他们娶了妻子。后来父母都过世了,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两个儿子。 导师在转法轮后,渐次地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这时候住在大富商给孤独长者花了五亿四千万的财富所建的祇陀林大寺(Jetavana-Mahāvihāra),成就了许许多多的人于天道和解脱道。 在榕树大寺(Nigrodha-Mahāvihāra),即由父亲的八万家亲人及母亲的八万家亲人──二乘八万家的亲人──所建的寺院,如来只度过一个雨安居。 在给孤独长者所建的祇陀林大寺,他度过了十九个雨安居。在毗佉伽(Visākhā)花了两亿七千万财富所建的东园(Pubbārāma),他度过了六个雨安居。因此,缘于这两家的大功德,他在舍卫城附近度过了二十五个雨安居。 给孤独长者和大优婆夷毗佉伽每天都例常地去服侍佛陀两次。知道年幼的沙弥门会以期待的眼光看他们的手,他们不曾空手而去。餐前,他们会带主食和非主食。餐后,他们则

法句经•双品•2偈《闪亮耳环的故事》

第二个偈子也以「 诸法以意为前导 」开始,也是在舍卫城说的,关系到「闪亮耳环」(Matthakundali)。 据说,在舍卫城里住着一个婆罗门,名叫「从来不给」(Adinnapubbaka)。他从来不给任何人任何东西,这是为什么人们叫他做「从来不给」。他有一个亲爱、令他欢喜的独生子。有一次,他想做一对首饰送给他的儿子。但他知道,如果请金匠来打造,他就必须用米来付费,因此他就自己打金,做了一对闪亮亮的耳环,送给他的儿子。因此他的儿子得到了「闪亮耳环」这个绰号。 他的儿子十六岁时患上了黄疸病。他的母亲看着儿子,说:「婆罗门,你的儿子生病了,带他去给医生治病吧。」 「太太,如果我请医生来,我必须用米来付他医药费。你根本就不理我的财富会损失。」 「那么,婆罗门,你要怎么做?」 「我会找个不会损失财富的方法来处理。」 所以他去找一些医生,问道:「对于如此这样的病,一般上你们会开什么药?」他们就跟他说这样那样的树皮等等。 他就去採来了这些东西,做药给儿子。然而,不管他怎么做,他的儿子的情况越来越糟糕,终于没有救了。看到儿子非常虚弱了,婆罗门就请了个医生来。医生看了看那男孩,说: 「我有事情要办,你请别的医生来医他吧。」 如此拒绝医治后,他就离开了。婆罗门明白他的儿子就要死了。他想:「所有来见这男孩的人将会看到我家里的财富,所以我应该把他放到外面。」所以他把儿子抱到屋外,把他放在屋外的骑楼底。 当天凌晨,世尊从大悲定出定后,为了看有哪些良家子弟曾经在过去佛时代做了增上行,善根已经成熟,已经准备好受法,他就以佛眼观察世间,把智网遍布一万个世界。躺在屋外骑楼底的「闪亮耳环」马上出现在他的智网里。一见到他,导师就知道他是从屋里被抱出来放在那里的,他想:「是否有让我去那里的因缘?」他见到这样: 「这个年轻人对我生起净信心后死亡,死后投生到三十三天界的一个三十由旬的黄金宫殿里,拥有一千个仙女。该婆罗门则会把他的尸体火化,及去火葬场哭泣。该神会看着自身,身体三迦浮沓 [1] 高,穿戴着六十车的首饰,被一千个仙女围绕着,思惟:『是什么业让我获得这样辉煌的成就?』他将会知道那是因为对我生起净信而获得这样的成就。他将会对自己说:『这个婆罗门因为害怕损失财富而没有给我医病,现在却去火葬场哭。我要改变他的态度。』他将化身为『闪亮耳环』去找哭泣的父亲,在离开火葬场不远处,倒在地上哭泣。 该婆罗门会问他:

法句经•双品•3-4偈《提舍长老的故事》

「 他辱骂我 」这堂法的开示是导师住在衹陀林时所讲,关系到提舍长老(Tissa Thera)。 据说,尊者提舍长老是世尊的姑姑的儿子。他老了才出家。他享用因诸佛出现而有的利养与恭敬,身体很胖,他穿着打到很平滑的袈裟,时常坐在寺院中央的讲堂里。 (有一天)来参见如来的访客比丘们见到他,心想:「这是个大长老。」他们走近他后,请求为他服务,请求为他涂脚等等。他保持沉默。然后,有个年轻比丘问: 「你有多少个戒腊了?」 「没有戒腊,我老了才出家。」 「朋友,没有教养的老人,你不知自量。看见这些大长老,连适当的事你都没做。他们请求做服务时,你保持沉默接受了。你一点悔意都没有。」 (说后)他弹手指。他(提舍尊者)生起刹帝利的傲气,问道:「你们要来见谁?」 他们答道:「来见导师。」 「对于我,你们想『这是谁』,我将除掉你们的根。」这么说后,他凄苦、不悦、痛哭地来见导师。 当时,导师问他:「提舍,你怎么凄苦、不悦、哭到满脸是泪地来这里?」 那些比丘们说:「他去会给我们制造麻烦。」 因此就和他一起去,顶礼导师后,坐在一旁。他(提舍尊者)回答导师的问题,说: 「尊者,这些比丘辱骂我。」 「但那时候你坐在哪里?」 「在寺院中央的讲堂里,尊者。」 「你有见到这些比丘到来吗?」 「是,见到,尊者。」 「你有没有起身迎接他们?」 「没有,尊者。」 「你有没有请求帮忙他们拿东西?」 「没有请求,尊者。」 「你有没有请求做服务及拿水给他们?」 「没有请求,尊者。」 「你有没有拿座位来给他们,顶礼他们,帮他们涂脚?」 「没有做,尊者。」 「提舍,你应该对年长的比丘们做这一切服务,没有做此服务的人没有资格坐在寺院中央。那是你的错。向这些比丘忏悔。」 「尊者,他们辱骂我。我不要向他们忏悔。」 「提舍,不要这么做。那是你的错。向他们忏悔。」 「尊者,我不要忏悔。」 当时,那些比丘向导师说:「尊者,这个人很不听话。」 导师答道:「诸比丘,这个人不只是现在才不听话,以前他也一样不听话。」 「尊者,我们知道他现在不听话,但在过去他又做了什么呢?」 「那么,诸比丘,细心聆听。」 说后,(导师)就讲起过去(的故事)。 —— 过去世的故事 —— 在以前,某个国王在波罗奈城统治国家时,有个名叫「执天」(Devila, Devala)的修行人。住在喜玛拉雅山八个月后,他想要在城镇附近住四个月,以及获取盐与醋。从喜玛拉雅山来

法句经•双品•5偈《女夜叉的故事》

「 的确,不能以恨 」这堂法的开示是导师住在衹陀林时所讲,关系到某个不能生育的人。 据说,有个居士的儿子在父亲死后,自己一人做所有的田务、家务及照顾母亲。其时,他的母亲说: 「亲爱的儿子,我带个女子来给你(做妻子)。」 「妈,不要这么说。我会终您一生照顾您的。」 「亲爱的儿子,你一个人做所有的田务与家务。这不是我的心所乐意的。我要带来。」 他一再地拒绝,后来终于保持沉默。 母亲就出门,想要去某间人家。当时,儿子问她: 「您要去哪一间家?」 她就回答: 「某某间家。」 他不让她去那间家,而告诉母亲他自己所喜欢的一户人家。 她就去到那里,选了一个女子说亲,订了日期,把该女子带回家给儿子(做妻子)。该女子却不能生育。当时,母亲向儿子说: 「你自己属意要我带来的女子,现在证明是不能生育的。没有儿子的家庭会绝后,香火不续。因此我要为你带来另一个女子。」 「妈,够了。」 但她一而再地提出这个建意。不孕女听到这话,就想: 「对于父母的话,儿子是不能不听从的。如果她带来的另一个女子生了孩子,他们就要把我当做奴隶来看待。倒不如我自己为他带来一个女子。」 她就去到一户人家,为她的丈夫向一个少女说亲。该少女的父母拒绝,说:「妳这是说什么?」 「我不能生育。没有儿子的家庭会绝后。如果你们的女儿生了儿子或女儿,她就会成为这间家的女主人了。把她给了我的丈夫吧。」 终于他们同意了她的要求,她就把该少女带回家给丈夫做妻子。 后来她想:「如果这个少女生了儿子或女儿,她就会成为这间家唯一的女主人。我要确保她不会生孩子。」然后,她就跟她(小老婆)说: 「当妳怀孕时,妳要告诉我。」 「好的。」 根据承诺,小老婆怀孕时就告诉大老婆。大老婆习惯于每天都亲手拿粥给小老婆。所以她把堕胎药加进食物里给小老婆,导致小老婆流产。第二次怀孕时,小老婆又通知她,她也第二次用同样的方法导致小老婆流产。后来邻居问小老婆: 「不是她在阻碍妳吗?」 当她告诉她们事情的经过时,她们说: 「妳这盲目的蠢人,为什么妳这么做?那个女人怕妳会掌权,所以准备了堕胎药给妳,让妳流产。不要再告诉她了。」 因此,第三次怀孕时,小老婆就没有告诉大老婆。后来,大老婆看到她的肚子大了起来,就说: 「为什么妳没有告诉我妳怀孕了?」 「是妳弄到我流产了两次,为什么我要告诉妳?」 大老婆想:「现在我完了。」从那时起她就一直注意什么时候小老婆没有戒心。当胎儿完全

法句经•双品•6,328-330偈《憍赏弥比丘的故事》

「 然而他人不知道 」这堂法的开示是导师住在衹陀林时所讲,关系到憍赏弥比丘。 在憍赏弥的美音精舍(Ghositārāma)住着两个比丘,一个是律藏持(Vinayadhara),另一个是说法者(Dhammakathika),各有五百个随众比丘。有一天,说法者如厕后,所用的水勺还有剩水,他留下它就离开卫生间。后来律藏持者进去那里,见到那水。出来后,他问说法者: 「贤友,那水是你留下来的吗?」 「是的,贤友。」 「你不知道那是有罪的吗?」 「是的,我不知道。」 「贤友,那是有罪的。」 「那么我就忏这个罪。」 「当然,贤友,如果你不是故意、不是存心做的,那就没有罪。」 说法者把有罪的看成无罪。 [1] 律藏持者就告诉自己的学生们: 「这个说法者犯了罪却不知道。」 他的学生们见到说法者的学生时,说: 「你们的戒师犯了罪后却不知道自己有罪。」 他们就去告诉自己的戒师。他就这么说: 「这个律藏持者之前说那是无罪的,现在却说有罪。他是骗子。」 他们就去(跟律藏持者的学生们)说: 「你们的戒师是骗子。」 他们(两群比丘)就互相争吵,越来越激烈。后来律藏持者找到了一个机会,就针对说法者不见罪做了「举罪羯磨」(ukkhepanīya-kamma)。 从那时起,甚至护持他们的施主们也分裂成两派。接受他们教诫的比丘尼们、保护神们、他们的亲友、住在天空的众神,直到梵天界,所有的凡夫都分裂成两派。从四大王天到色究竟天都起了这项争论。 当时,某个比丘来见如来,告诉如来说: 「举罪的律藏持者的弟子们认为举罪该比丘的羯磨是如法的,但是被举罪的说法者的弟子们认为举罪(他们的戒师)的羯磨是不如法的,因此不顾举罪者的阻止,(为自己)招集了一群支持者。」 世尊叫人传了两次话,说:「希望他们能够和合。」 但是得到的回覆是:「尊者,他们不要和合。」 第三次的时候,世尊说: 「比丘僧团分裂了,比丘僧团分裂了。」 然后去找他们,指出举罪的比丘们与不见罪的比丘们的过错,再指示他们即刻在同一个结界(sīmā)里举行布萨(诵戒)等,以及制定了食堂的义务,要那些在食堂争吵的比丘们间隔地坐。 [2] 听到「现在他们又再争吵了」,世尊再去找他们,说:「诸比丘,够了,不要争吵。诸比丘,争吵、斗争、异执、争论都是无益的。就是因为斗争,让一只小小的鹌鹑最终导致一只大象灭亡。」 说了《小鹌鹑本生经》(Laṭukika Jātaka)

法句经•双品•7-8偈《大黑长老的故事》

「 住于观净美 」这堂法的开示是导师住在谢达比亚镇(Setabyanagara)附近的星沙帕林(Siṁsapāvana)时所讲,关系到小黑与大黑。 小黑(Cūḷakāḷa)、中黑(Majjhimakāḷa)与大黑(Mahākāḷa)是三兄弟居士,是谢达比亚镇的居民。在他们当中,大哥和小弟时常带着五百辆车去外地买货回来,中黑则把他们带回来的货物卖出去。 有一次,他们两兄弟又用五百辆车装载了各种不同的货物去舍卫城,把车停在舍卫城与衹陀林之间,卸了挽具。黄昏时,大黑看到住在舍卫城的圣弟子们手里拿着花和香去听法,他就问: 「这些人要去哪里?」 听到他们的目的后,他想:「我也要去。」他就向弟弟说: 「亲爱的,你照顾这些车。我要去听法。」 去到时,他顶礼如来,然后坐在人群的外围。导师见到了他,就根据他的根器来教法,开示《苦蕴经》(Dukkhakkhandha Sutta)等,以种种方式开示欲乐的过患及在家的污染。 听后,大黑心想:「当人去到来世时,他必须舍弃一切,财富与亲人都不能随他而去。为什么我还要过在家生活?我要出家了。」 当大众顶礼导师离开后,他向导师请求出家。导师问他: 「你是否有什么亲人,是你应该徵求他们同意的?」 「尊者,我有个弟弟。」 「那你就去徵求他的同意。」 「好的,尊者。」 说后,他就去找弟弟,跟他说: 「亲爱的,你接受这一切资产吧。」 「哥哥,您要做什么呢?」 「我要在导师座下出家。」 小黑用了种种方法劝他回家,但却不成功,最后说:「好的,兄长,就依您的心愿去做吧。」 大黑就在导师座下出家。小黑则想:「我去出家,然后把大哥带回家。」因此小黑也出家了。后来,大黑受了具足戒,然后去找导师,请教在教法里有几项任务。导师说有两项任务。大黑说: 「尊者,我年纪大了才出家,我没有能力完成经教的任务,但我将完成观禅的任务。」 所以他请导师教他一个导向阿罗汉的业处。他受持塚间住头陀支。在初夜过后,当所有人都已入睡,他就去坟场。破晓时,当所有人还没有起来时,他就回去寺院。当时,有一个名叫「阿黑」(Kālī)的顾塚女人。她的工作是烧尸体。她看到长老站、坐与走的地方。她想: 「是谁来这里,我要找出这个人。」 但她找不到。有一天,她在坟场的小屋里点了灯,带着儿子和女儿,躲在坟场的一个角落。中夜时分,见到长老到来,她就去顶礼他,说: 「尊者,您是住在这里吗?」 「是的,优婆夷。」

法句经•双品•9-10偈《提婆达多的故事》

「 未去除污染之人 」这堂法的开示是导师住在衹陀林时所讲,关系到提婆达多得到袈裟的事。 有一次,两位上首弟子各带着自己的五百个随众,告别与顶礼导师后,从衹陀林来到王舍城。王舍城的居民两人、三人或许多人组成一组后,供养这些到访的比丘们。有一天,舍利弗尊者给予随喜开示,说: 「优婆塞,若一个人自己做布施,但没有鼓励别人做,在未来多世的投生,他会得到财富,但是没有随众。若一个人自己没做布施,但鼓励别人做,在未来多世的投生,他会有随众,但是没得到财富。若一个人自己没做布施,也没有鼓励别人做,在未来多世的投生,他甚至得不到足够的酸粥来填肚子,孤独且穷困潦倒。若一个人自己做布施,也有鼓励别人做,在未来多世的投生,在一百世里,在一千世里,在十万世里,他会得到财富,而且有随众。」 他这样开示法。 有一个智者听闻这堂开示后,他想:「尊者,此教法真奇妙,真神奇。这说明了带来快乐的方法。我应该造作能够带来这两种成就的业。」 所以他邀请长老,说:「尊者,请您们明天接受我们的食物。」 「你要多少个比丘,优婆塞?」 「尊者,您们的随众有多人?」 「一千人,优婆塞。」 「明天请带他们全部来受我们的食物。」 长老接受了。 该优婆塞走在城里的路,鼓励别人布施,说: 「各位先生、女士,我邀请了一千个比丘。你们能够给多少个比丘食物?你们能够给多少个?」 人们都根据自己的能力答应供养几个比丘,说: 「我们给十个。」 「我们给二十个。」 「我们给一百个。」 该优婆塞向他们说: 「让我们在同一个地方一起煮。你们都把芝麻、米、酥油、蜜糖、糖等食物带到同一个地方。」 当时,有个居士布施一件价值十万个钱的香袈裟,说:「如果你们集体的供养不足够,就把这个卖掉,把得来的钱填补不足。如果已经足够,你可以把它供养给你属意的比丘。」 当时,他们全部人集体的供养足够,没有什么不足。所以该优婆塞问大家: 「各位大德,有个居士布施的袈裟是多出来的,我们应该把它给谁?」 有些人说:「舍利弗长老。」 但有些人说:「这个长老习惯在农作物成熟时来来去去。但在吉日与非吉日,提婆达多都是我们的朋友,长期住在这里,就像清水宝石一样。我们应该把它给他。」 讨论许久过后,最后他们以四张多数票通过,把该袈裟给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就把它割成两块布,缝制好后再染上色,作成下衣和上衣,穿上它们四处走。看见他时,人们说: 「这个不适合提婆达多。它适合舍利弗长老

法句经•双品•11-12偈《舍利弗长老的故事》

「 思无内涵为有内涵 」这堂法的开示是导师住在竹林精舍时所给,关系到其上首弟子说山迦耶(Sañcaya, Sañjaya)拒绝来见导师。 八.一 佛陀的生平 于此,这是故事发生的先后次序:从现在算回去四阿僧衹加十万大劫以前,我们的导师投生在「不死城」(Amaravati),成为婆罗门男孩,名叫妙智(Sumedha须弥陀)。后来他学完一切技艺。在父母亲死后,他把所继承的许多亿财产完全施舍出去,然后出家成为隐士(isi),去住在喜玛拉雅山,成就了禅那和神通。 (有一天)燃灯佛(Dīpaṅkaradasabala)从善见寺走去具乐城(Rammavatīnagara)。当时他在天空中飞,看见许多城民出来修补道路,他(就下来)讨了一段路,要亲自修补。在还没有修补好之前,导师就已经到来,因此他就扑在地上,以自己作为一座桥,再把兽皮衣铺在泥地上,说: 「愿导师与弟子僧团不要走在泥泞中。愿他们从我身上走过去。」 导师看见他,就授记说: 「这个是佛的幼苗(Buddhaṅkuro),在未来,过了四阿僧衹加十万大劫后,他将成为乔达摩佛(Gotama Buddha)。」 在那个导师之后,有二十三尊佛出世照耀世间,(菩萨)也在这些佛面前重新得到授记(这二十三尊佛就是):憍陈如(Koṇḍañña)、吉祥(Maṅgala)、开心(Sumana)、烈瓦达(Revata)、照耀(Sobhita)、高见(Anomadassī)、莲华(Paduma)、纳拉达(Nārada)、胜莲华(Padumuttara)、妙智(Sumedha)、善生(Sujāta)、喜见(Piyadassī)、利见(Atthadassī)、法见(Dhammadassī)、悉达多(Siddhattha)、提舍(Tissa)、盛开(Phussa)、观慧(Vipassī)、顶冠(Sikhī)、胜尊(Vessabhū)、迦古山达(Kakusandha)、拘那伽摩那(Koṇāgamana)与迦叶(Kassapa)。 圆满了十个基本波罗蜜(pāramī)、十个更高的波罗蜜(upapāramī)及十个究竟波罗蜜(paramattha- pāramī),总共三十个波罗蜜,他投生为维山达拉王子(Vessatara)。 在那一世,他做了让大地震动的大布施,也把子女和妻子布施出去,命终后投生到兜率天。他在该处活到寿元将尽时,一万个世界的诸神前来聚会,向他

法句经•双品•13-14偈《难陀长老的故事》

「 就像屋子 」这堂法的开示是导师住在衹陀林时所讲,关系到难陀尊者(Āyasma Nanda)。 转动至上法轮后,导师去到王舍城,住在竹林精舍。当时,净饭大王(Suddhodana Mahārāja)一个接一个地派了十个使者,每个都带了一千个随从,说: 「把我的儿子带来给我看一看。」 后来,他们去到那里,所有人都成了阿罗汉。 迦留陀夷长老(Kāḷudāyi Thera)也成就了阿罗汉。知道是时候请求导师前去时,他赞叹路途上优美的风景,然后带引导师及两万个漏尽者(阿罗汉)随众前往迦毗罗卫城。 于其地,在亲戚前来聚集时,导师即以莲花雨(pokkhara vassa)这个因缘,说了《维山达拉本生经》(Vessantara Jātaka)。 隔天,他入城托钵,向父亲说了「应当勤奋不放逸执行(托钵)……」这个偈子(《法句经》偈168),让父亲证悟了须陀洹果,再向姨母大爱道(Mahāpajāpatī)说了「应当细心地执行(托钵)……」这个偈子(《法句经》偈169),让她证悟了须陀洹果,及让国王证悟了斯陀含果。 用餐后,以罗候罗母的功德这个因缘,他说了《月紧那罗本生经》(Candakinnarī Jātaka 485)。 第三天,那是难陀王子灌顶登基为王、入住新屋、结婚的吉日。当这些正在进行时,导师进来托钵,然后把钵交到难陀王子的手中。祝福他吉祥后,导师就起身离去,没有从难陀王子手中拿回钵。因为尊敬如来,难陀无法说「尊者,请拿回您的钵。」但是他想:「他会在楼梯顶拿回钵。」但在那里导师也没有拿回钵。他就想:「他会在楼梯底拿回钵。」但在那里导师也没有拿回钵。他就想:「他会在皇宫广场拿回钵。」但在那里导师并也没有拿回钵。王子很想要回去,但因为恭敬导师,所以虽然不情愿还是跟着导师走,就是无法说:「请您把钵拿回去。」只是边走边想:「他会在这里拿回去,他会在那里拿回去。」 那时后,其他女人见到他这样,就去通知(其未婚妻)国美王妃(Janapadakalyāṇī): 「公主,世尊把难陀王子带走了,他要让妳失去他。」 脸上流着泪、头发未梳好,她急忙赶过去,说: 「尊贵的王子,请您赶快回来!」 听见她的话,他的心就像要停下来了。但是导师还是没有从他手中拿回钵,一直把他带到寺院里,说: 「难陀,你要出家吗?」 因为尊敬佛陀,他没有说「我不要出家」,而说: 「是的,我要出家。」 导师说:「那么,你们就

法句经•双品•15偈《杀猪屠夫尊陀的故事》

「 此世他悲哀 」这堂法的开示是导师住在竹林精舍时所给,关系到名叫尊陀(Cunda)的杀猪屠夫。 据说,在五十五年里,他杀猪来吃及卖猪肉,以这个方式谋生。在饥荒的时候,他用车载了米进县,只用一「纳利」(nāḷi) [1] 或两「纳利」的米就能买些小猪。然后他把那些小猪装在车上载回家。他把住家后面的一块地围起来作为养猪场。他用各种草和身体的排泄物来养猪。 任何时候想要杀猪时,他就把猪绑紧在一根柱子,用四方形的木棒打那只猪,打到牠的身体肿胀。知道猪的肉变厚之后,他就打开猪的嘴巴,放一枝木进去顶住牠的嘴巴,然后把铜锅里的热水倒进牠的嘴巴里。热水进入猪的肚子,把肠里的粪便弄松,带着它从下部出来。只要还有一点的粪,出来的水就会溷浊。一旦猪的肠胃已经清净,出来的水也是清净的。 然后,他把剩下的水倒在猪的背部,猪的黑皮就会脱落。接着用草制火把烧掉猪的体毛。最后用利剑砍断猪的头。他用碗装盛流出来的血,再用血涂猪肉来煮。然后他和儿子与妻子坐下来吃,剩下的则拿去卖。他以这个方式谋生过了五十五年。 虽然如来就住在邻近的寺院里,他连一天都没有用手拿花去礼敬,或供养一匙饭,或做任何功德。有一天,他的身体生病了,在生命要结束时,阿鼻大地狱之火已现前。阿鼻地狱之火能够烧毁站在一百由旬外看着它的人的眼睛。所以有这样的说法: Catukkaṇṇo catudvāro vibhatto bhogāso mito, Ayopākārapariyanto ayasā paṭikujjito,) Tassa ayomayā bhūmi jalitā tejasāyutā Samantā yojanasataṁ pharitvā tiṭṭhati sabbadā. 它有四角与四门,每面各有一道门, 四周墙壁以铁做,盖着一个铁屋顶, 其地也是以铁造,其中烈火熊熊烧, 各方都是百由旬,处处遍满是烈火。      ──《长部3.267》;《增支部3.36》 再者,龙军长老(Nāgasena Thera)说了这样的譬喻来显示地狱之火比一般的火强烈多少倍: 「大王,即使像尖顶屋那么大的石头,被地狱之火一烧都立刻毁坏。但是投生其中的诸有情,因为业力的缘故并没有毁灭,而像进入母胎。」 当阿鼻地狱之火烧尊陀时,他的行为也根据所造的业而改变。即使还在家中,他开始像猪叫喊,双膝着地往前往后乱爬。当时,家中的人捉紧他